1)第四十四章:千里姻缘(5)_江山志远:杨志远飙升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杨家枪源远流长,聚实战、体育锻炼、竞技、表演和格斗于一体,已形成了独具传统的武术流派,由于种种原因,尽管全国习练者甚多,但是大多数人练的都是基本功,因为杨家枪练时跨度长、难度大,更有门规门律甚严,杨家枪的绝技一般闭门传授,秘不外传,这就致使习成者微乎其微。杨家坳的杨家人自幼就开始学习杨家枪法,但天赋使然,各有造化,尽管杨广唯、杨呼庆他们自小和杨志远一起习练,杨石还是杨广唯的亲爷爷,但杨家坳也只有杨志远才深得杨家枪真传,在杨家坳,杨志远的杨家枪还真是尽显锋芒,无人可比。

  因为是军人的缘故,陈明达每天早晨都会在四合院进行晨练,四合院旁边摆满了刀棍,偏巧还没有红缨枪这类的长枪。陈明达笑,说,还真是巧了,我这里有刀有棍,还就是没有枪,怎么办?

  杨志远心想事已至此,也没什么好挑剔的,他笑,没关系,那我就以棍代枪好了。

  陈明达点头,说,这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,枪和棍,有几分相似之处,只是临阵效果不一样罢了。我们只为欣赏,不为杀敌,就以棍代枪。

  杨家枪最主要的特点,就是杆长尖细,正规的杨家枪枪长一丈二,枪身是笔直的白蜡杆;枪头附近扎着一圈红缨;枪头长一寸半、重四两,“四两拨千斤”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;枪尖又尖又薄,长不到一寸。枪尖之所以小而短,原因是古代盔甲太厚,这样的枪尖可以从盔甲的缝隙处挑进去,让敌人受伤或毙命。

  杨志远换了皮鞋,脱了外套,走到陈明达放棍的地方,挑了细长的长棍。走到了四合院的中间。他开始了起步式:马步端枪,这第一式看似平和,却暗含杀机,一枪突刺,直取敌人咽喉,如大漠孤烟,直来直去。

  杨家枪法的主要讲究抱月为母,一母生三,三生六合,有千变万化之妙;主要有八母、六合、二十四枪式、二十四闷头、六路破枪法、四十二路散枪法、七十二路枪和六路枪夹棍。杨家枪法的精髓在于口传的二十四闷头,是杨家枪法密不外传之枪法。

  杨志远开始还比较平和,使到中段,杨志远渐入佳境,已是心中有枪,目中无人,再无他念。把根长棍舞得如寒云袭身,虎虎生威,招招式式,如朔北之风,力道沉厚,扫马腿,折人腰,纵有千军万马也是锐不可挡。

  老毕和李泽成不懂枪、棍的招式套路,老毕和李泽成觉得杨志远的棍舞得好看,密不透风。陈明达是行家,知道杨志远这套杨家枪玩得地道,杨家枪法的技击战术以快为主,注重虚实兼备,刚柔相济,杨志远的枪法真是快上加快,快了还嫌迟,高不挡,低不架,傍不去,中不怕,去如风,来如箭,指人头,扎人面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p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