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十章 天灾人祸_大明军工帝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至八月初,孙承宗已基本消除宁远兵变的影响,辽东形势趋向稳定,朱慈炅收到奏报后,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。至于孙承宗私自放生王之臣的事情,他压根就不在意,贪官是要杀,但如果能让贪官检举更多的贪官并把贪腐所得吐出来,比杀更有意义。

  他现在关注的不是辽东,还有一件事情他更感兴趣。

  明朝每个皇帝继位元年都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,那就是开科取士,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科举。科举一般三年一届,当然有特别重大的喜事也可以开恩科,这新皇改元一般都是三年一轮的起始年。崇正元年是崇正朝的开始,自然要举行新皇的第一届科举。

 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级,乡试是由南、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,一般在第一年的八月中旬举行;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,在第二年的二月中旬举行;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,在第二年的三月中旬举行。

  这宁远兵变平定以后又恰逢科举开始,朝野上下一片喜庆,貌似形势一片大好,然而,真是这样的吗?

  当然不是,明朝末年可以说是个悲剧的时代,不知道是大明气数已尽还是天要亡明,所有倒霉事都集中在这几十年间。什么太监之祸、后金入侵、东林党误国这些事情一般皇帝遇到一件就已经算够倒霉的了,偏偏明末几位皇帝全遇上了。而且这还不是最要命的,最要命的是北方连年大旱,据史书记载,明末的大旱从万历二十九年(公元1601年)一直持续到崇祯十三年(公元1643年),连续四十多年的大旱,是个皇帝都招架不住。崇祯皇帝朱由检没招架住,所以亡国了,那崇正皇帝朱慈炅呢,他能招架住吗?

  八月的陕西,日炎如火,空气中都带着扭曲的波纹,这是温度高的了极致的表现。

  天启元年大旱、天启二年大旱、天启三年大旱、天启四年大旱、天启五年大旱、天启六年大旱、天启七年大旱......,这不是凑字数啊,重要的事情都要说三遍,这要人命的事情自然是要如实描述。

  连年大旱,此时的陕西早已赤野千里,大小河流都已经干枯见底,别说浇灌农田了,平民百姓喝水都成了问题;整个秦川大地树木干枯、寸草不生,别说粮食了,想找点草根树皮充饥都找不到!

  年初朝廷就已经拨下了赈灾银两,但三百万两对于人口接近五百万的陕西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,官员清正廉明的州县,赈灾银两全部换成了粮食,平民百姓每天还能喝上一口稀饭面糊;官员贪腐的州县,平民根本就受不到一丝救济,连草根树皮都吃光了,最后就只能去吃土了,后世有名的观音土就是出自这个时期的陕西。

  其中尤以西安府和延安府一众官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p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