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七十九章:西市暗涌火锅香(四)_大唐西域少年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有太原王氏的世家门楣和北庭都护之子的显赫身份,通榜对王霨可谓毫无压力。

  不过,由于王霨长居庭州,在长安声名不显。因此,行卷之事,还是需要用番心思。

  上京之前,在杜环的指导下,王霨利用超越时代千余年的见识,认真撰写了数篇治边策论。然后又从记忆中搜检了数十首中晚唐的边塞名诗,做了回穿越者们耳熟能详的“文抄公”。

  千古名诗,自然不同凡响。杜环读罢,震惊不已。好在王霨还算克制,只抄了十余首便罢手,不然杜环就要怀疑自己能否继续教授王霨学业了。

  为了助王霨扬名,杜环将王霨的诗文编了个集子,名曰,取镇守边疆、枕戈待敌之意。

  王霨则投桃报李,命素叶居出资,将杜环在护送艾妮塞归国途中写的游记抄录了数百份。来长安时,王霨还得意带了数十本。

  金属活字印刷术,王霨已经令素叶居秘密开始研制了。但因王霨的记忆不够精准,素叶居的工匠只是知道大致研究方向,许多细节却还是需要一点点试验和摸索。所以,一书,王霨也只能依靠雇人逐字抄录,而不能大规模印刷。

  经历过波澜起伏的怛罗斯大战后,王霨深知盛极必衰、大厦将倾,诗文之道难以应付随时可能到来的腥风血雨,故而根本无心钻研。但为了应付科举、扬名天下,也不得不稍加用心。

  腊月二十一,长途跋涉抵达长安后,王霨只休息了一天,就在王勇的陪同下,逐一拜会朝堂重臣、投送自家诗文。

  为了吸引长安权贵关注碛西,王霨在拜会朝堂重臣时,除了送上,还附上了杜环的。

  苏十三娘本想立即带着王勇和女儿去看望师父公孙大娘,但初到长安,王勇忙碌不堪;又适逢范秋娘报信,说师父琐事缠身。苏十三娘就决定晚两日再回师门。

  王霨最先拜访的是右相李林甫。由于红包里全是白花花、沉甸甸的庭州银币,李府守门阍者倒是欢天喜地将名刺和诗文接了进去。

  不出王霨所料,阍者回来后,只淡淡说了句:“阿郎留下了诗文,但因忙于政务,无暇会客,请霨郎君改日再来。”就将王霨打发走了。

  左相陈.希烈倒是对王霨的诗文颇有兴趣。他在外书房接见了王霨,摇头晃脑谈了半天黄老之道和周易玄学。

  好在王霨前世对、等古籍都有所涉猎,勉强能够和陈.希烈的谈上两句。

  “霨郎君诗文甚佳、学问不凡,老夫必将替郎君宣扬一二。以郎君之才,必可高中进士。通过吏部铨选后,不妨选择秘书省。既可随侍圣人左右,还可专心于学问。”临别之时,陈.希烈不忘以提携后进的姿态,指点王霨一二。

  而在王霨眼中,唯唯诺诺、贪图享乐的左相,不过是一无德文人罢了。如此之人,无论学问有多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p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